农业考古
    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长篇小说吃茶去单行本出版

一部反映茶人奋斗创业的长篇小说《吃茶去》,最近由永春侨光印刷公司印刷、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出版。

《吃茶去》以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,以县茶叶公司经理许嘉木寻找古茶书《大观茶论》的手抄者赵复清为主要线索,塑造他为打造“嘉木牌”佛手名茶,打开茶叶加工销售的新局面。历尽艰难曲折、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。书中许嘉木和沈玉梅共同追求茶文化事业,他们的恋情托起中华茶文化的辉煌;许嘉木与卢来日的矛盾冲突,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。书中人物语言为力求做到个性化,运用一些表现力较强的闽南方言土语,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,使艺术形象更加丰满鲜活,从而增强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。

本书作者姚义泗是福建永春达埔人,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,先后在南安一中、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。1978年因车祸失去右腿,致残下岗。2002年秋,他的老窗友、全国政协委员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文华教授(亦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)到福建省永春县考察侨务工作。老同窗久别重逢,分外喜悦。陈文华教授在交谈中,赞扬姚义泗十几年来身残志不残写了不少茶散文,鼓励他“继续深入茶乡,搜集茶人创业素材,创作一部长篇小说,写出水平,可在我主编的《农业考古》杂志上发表。”永春是佛手茶乡,近千年来一代代茶人对茶的栽培加工、品饮鉴评,日臻完善,绽放灿烂的中华茶文化之花。创作反映茶人艰苦创作的文艺作品,无疑对于弘扬国饮、建设和谐社会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姚义泗乐于应陈文华教授之约,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写作,终于完成《吃茶去》23万字长篇小说初稿。翌年,陈文华教授特地光临永春茶乡姚义泗家中,对《吃茶去》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并进行指导。本书经多次修改才最后定稿,先在《农业考古·中国茶文化专号》分为七期连载。现又以单行本出版,以飨读者,这对弘扬中华茶文化将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。

(舒 信)

一部反映茶人奋斗创业的长篇小说《吃茶去》,最近由永春侨光印刷公司印刷、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出版。《吃茶去》以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,以县茶叶公司经理许嘉木寻找古茶书《大观茶论》的手抄者赵复清为主要线索,塑造他为打造“嘉木牌”佛手名茶,打开茶叶加工销售的新局面。历尽艰难曲折、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。书中许嘉木和沈玉梅共同追求茶文化事业,他们的恋情托起中华茶文化的辉煌;许嘉木与卢来日的矛盾冲突,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。书中人物语言为力求做到个性化,运用一些表现力较强的闽南方言土语,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,使艺术形象更加丰满鲜活,从而增强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。本书作者姚义泗是福建永春达埔人,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,先后在南安一中、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。1978年因车祸失去右腿,致残下岗。2002年秋,他的老窗友、全国政协委员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文华教授(亦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)到福建省永春县考察侨务工作。老同窗久别重逢,分外喜悦。陈文华教授在交谈中,赞扬姚义泗十几年来身残志不残写了不少茶散文,鼓励他“继续深入茶乡,搜集茶人创业素材,创作一部长篇小说,写出水平,可在我主编的《农业考古》杂志上发表。”永春是佛手茶乡,近千年来一代代茶人对茶的栽培加工、品饮鉴评,日臻完善,绽放灿烂的中华茶文化之花。创作反映茶人艰苦创作的文艺作品,无疑对于弘扬国饮、建设和谐社会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姚义泗乐于应陈文华教授之约,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写作,终于完成《吃茶去》23万字长篇小说初稿。翌年,陈文华教授特地光临永春茶乡姚义泗家中,对《吃茶去》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并进行指导。本书经多次修改才最后定稿,先在《农业考古·中国茶文化专号》分为七期连载。现又以单行本出版,以飨读者,这对弘扬中华茶文化将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。